〖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解蒙撰。蒙字求我,《江西通志》误作”来我”,江西吉水人,中天历己巳(1329)年江西乡试,与其兄子尚均以著《易》而名于世,兄书《周易义疑通释》今已全佚。此书体例,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乃发明已意,阐述已见,均以”蒙谓”二字标明。荟萃群言,颇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简明,如说解颐六三,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二三动体,故颠拂而凶。四五静体,故颠拂说吉。震三爻凶,艮四爻吉。可见恒彖,云恒有二义,利贞者不易之恒,所以体常;利有攸往者不巳之恒,所以尽变。天地圣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尽变也。其义中多主前人,但诠释明晰,亦殊有裨于后学。但所引诸家之说,往往不署名氏。原刊本久已不传,今为《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但自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外,其他都算完备。解缮《春雨堂集》称此书名为《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则著为《周易精蕴》,《永乐大典》题为《周易精蕴大义》,《四库全书》从之,是为今名。以《四库全书》本传世。
解蒙,元吉水(今属江西)人。字求我。一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天历二年(1329)举人。与兄解子尚并以善《易》名于时。《易》学著述今存《易精蕴大义》十二卷(见《江西通志》、《经义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易精藴大義十二卷,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來我,盖字形相近而誤也。中天歷乙巳江西鄉試,與兄子尚字觀我者,並以善易名于時。子尚所著周易義疑通釋,久無傳本。朱彝尊經義考載蒙此書,亦注曰佚。今檢永樂大典所引蒙書尚多,自豫、隨、无妄、大壯、睽、蹇、中孚七卦及晉卦之後四爻外,其他皆文義完備,釐然具存。其例于彖爻之下,採輯先儒之說,而末乃發明以己意,各以蒙謂二字别之。雖原為場屋經義而作,而薈稡羣言,頗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簡明。如頤六三云:頤養之道,以安静為無失。二三動體,故顛拂而凶;四五静體,故顛拂亦吉。震三爻凶,艮三爻吉。可見恒彖云:恒有二義:利貞者,不易之恒,所以體常;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所以盡變。天地聖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盡變也。其義雖多根柢前人,而詮釋明晰,亦殊有裨于後學。至所引諸家之說,往往不署名氏,盖用朱子詩集傳例,雖不能盡考其由來,要皆宋、元以前諸經師之緒論也。謹依文排比,正其偽舛,釐為十二卷,著之于録。解縉春雨堂集稱是書為易經精義,經義考稱是書為周易精藴。考永樂大典所題,實作解蒙周易精藴大義,二人皆偶誤記也。今據為斷,庶不失其本名焉。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5册•經部19•易类
书名:《周易集解》又名《孙氏周易集解》依据版本:粤雅堂丛书作者:清.孙星衍(清代)孙星衍《周易集解》說明:此书成于嘉庆三年(1798)。自序称,自王弼以老庄之学...
国朝钱澄之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自号田间老人,桐城人。家世学《易》,又尝问《易》於黄道周。初撰一书曰《易见》,因避兵闽地,失其本。又追忆其意撰一编,曰《易火...
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 横渠易说 底本出处: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 无 参校版本: 网络通行版本 作者: 北宋张载 初次点校: 简校 创作年代: ...
[清]翟均廉撰《周易章句证异》书籍介绍 〖周易章句证异〗十一卷。清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书取《周易》...
[宋]沈該撰《易小傳》书籍介绍 《易小传》共六卷,宋沈该著。此书以正体发明爻象之旨,以变体拟议变动之意,以求合于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义。其论占全用《春秋左氏传》...
《周易傳注》七卷。清李塨(1659—1733)撰。塨字刚主,号怒谷,河南蠡县人。康熙举人,曾游学南北,与万斯同交往,晚年授通政学士。师承颜元之学,时称“颜李学派...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筮仪》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清]牛钮等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内府刻本。半页9行,每行18字。大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
内容简介《周易禅解》是智旭为了融合儒佛思想,47岁时所著。其以禅解《易》,一是从佛法的角度,用“约佛法释”的形式,如一约果后垂化,二经秉教进修,一约佛果八相,二...
《读易述》(又名《洗心斋读易述》)十七卷。明潘士藻著。潘士藻(1537—1600)字去华,号雪松,江西婺源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御史,谪广东布政司...
书籍简介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