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八经卦中,震卦属阳性卦,方位上居于东方,五行属木,数理是三,取象为雷,性质是震动。在万物类象上其代表是龙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比类呢?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尔或是先民随意的安排?当前,易学界对此并无很有力的解释。人们只是按万物类象把震卦与龙联系起来就行了,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究。

最近笔者通过河南伊川发现的天然石龙的研究,对《易经》震卦取象为龙的迷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关于天然石龙与龙文字的结字成形、龙字的发音由来的关系。本人已有专文进行阐说。在“龙”字发音与“雷”紧密联系的证据上,如果尚嫌不足的话,那么从易经震卦的比象中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我们知道,震卦以雷来表征其性质,先人以雷所具有的巨大震动功能来表征一切具有此震动性质的事物,雷——震动被直接进行联系。

那么,为什么先民又把“雷”与“龙”联系在一起呢?在《易经》中按卦辞安排,只有乾卦是用龙来作爻象的,龙作为卦象的比拟事物,并没有用在震卦卦象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通过研究天然石龙我们发现:天然石龙所在地区,处于13朝古都洛阳30多公里,其东北5公里处是周赧王“债台高筑”避群雄的古城遗址,是古“中国”所在之地。在漫长的史前文明时期,先民们经过无数的生产实践发现,每年春分前后,只要石龙所在地区响起了“隆隆”的雷声,那么夏秋乃至一年的农业收成就可确定。因为,在先民的经验中,只要春分左右或刚好是春分这一天,石龙地区响起了新年第一声雷声,则这一年肯定风调雨顺;如果不到春分时节,提早响起了新年第一声春雷,夏秋季一定有涝灾;如果春分以后才听到这雷声,那么夏秋季乃至这一年要发生旱灾。在以农耕为主的先民的生活中,气候对农业收成影响巨大,与先民的生存有极大的关系,所以,经过多少年和无数次真切而准确的验证,先民从积累的天象知识中,把打雷这种现象与在当时当地形象逼真、生动的有石质体形的天地造化之物---石龙原形,当作是上天意志的化身而加以崇拜,并把这“隆隆”之声的谐音Long,给这似有灵性的神物,命名为“龙”。从此石质龙体有了名称,在以后文字的起源中,人们才依石质龙体的形状造了“龙”字。“龙”字字音和字形由此而来。据考证天然石龙的形成距今有300万年的时间,在古中国地域,在文明初始时期,石龙当时的形象已被先民发现和敬仰,并且其龙体肯定要比现在逼真、形象的多。经过几千年乃至数万年的风剥雨蚀,如今的石龙尚如此生动形象,更别说当时的情景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先民已经清楚的把“雷”与石“龙”进行了的联系,虽然自然界以有龙这种动物,但完全可以有一种没有生命的石质象形动物“龙”存在。所以在中华文化经典文献〈易经〉中,先民才会把震卦从取象为雷到动物比类为龙。

“龙”的出现应当早于文字的出现,“龙”被先民的认可应早于炎黄二帝的出生。关于石龙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纬》,该书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另:《易、疏》载:“任巳感神龙而生神农”;《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娇氏之女,名安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史记、帝王本纪正义》载:“有娇氏女安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另外其他一些史籍也有类似的记载,石龙名字的出现是伴随炎帝神农的出生而作的,史籍并无石龙这一自然造化的单独记述。中华民族都认同是先祖炎黄的子孙,由此也把自己作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的由来从此而起并流传到如今。历史文献中,有关炎帝母感神龙首生炎帝神农的记载,在天然石龙被发现之前,一直是人们倍感困惑的神秘之事,可是当天然石龙发现以后,给此说以科学的注解。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不是空穴来风的随便臆造,而有了真凭实据,并非空穴来风。[Page]

因此,通过对震卦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雷”与“龙”的关系以及“龙”字的发音与雷的联系,其根源皆来源于天然石龙。震卦卦象比类同时也印证了“雷”与“龙”的关系是有依据的,并不是随意的、人为的安排。

京房八卦与人生的思考

一、问题的由来

易学的发展到了汉朝出现了突破,这便是京房的八宫卦论。京房把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别卦分为八个宫,乾、坤、震、艮、巽、离、兑、坎各居一宫。同时他又提出了世应学说,使断卦技术前进了一步。六十四卦按世应关系的变化之宗,从一世爻开始八卦震卦详解,而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到了五世爻,也就是第七卦,进入游魂卦。作为游魂卦本来可以再变到归魂卦的第八变归于结束。可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命题和转机,且这个转机是许多学者所不曾注意到的。出现了什么转机?在京房的理论中,从游魂卦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卦变天地。也就是说,从第七卦的应回到四爻变,并没有直接进入第八变的下卦变回经卦,而是由上四爻,接而到下卦三爻、二爻、一爻,再由一爻变起,尔后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再回过头来从四爻变起,尔后变到三爻、二爻、一爻结束,共历十八变。这是一个独特的卦变过程,过去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因为在京房八宫卦的应用上,只涉及八变安世应的关系,不需要更多的变卦,所以最易被人们忘记。

二、思考的切入

在学习邵伟华的一本教材中,对于这一部分的论述,我给予了极大关注,认为这里蕴含的不仅仅是卦变的问题,实际上他为我们理解人生揭示了一个新的领域。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实人生中,人活不过百年,已经算是长寿了。传说中彭祖活了八百岁,以及其它关于修炼成神仙长生不老的神话。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无稽之谈的话,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八卦震卦详解,只不过博一笑罢了。细细想来,还可能真有这么回事。

三、引伸

京房八宫卦变的理论从经卦开始到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再到四世游魂,最后下卦全变回经卦,这个过程,正昭示现实人生的不到百年景象。这是一个普通人生的过程,也是我们,包括祖先们的人生寿限。平凡的人生,劳苦享乐,就这百把十年光景。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皆逃不过这张网。

可是按京房这种说法,人生本来是可以有更长的寿限的。他说人生的真正寿限当在160至在180年左右,刚好是现实人生寿限的两倍。真是新鲜和奇特。关于这一点,并不是只有京房一人这么说,记得前些年报上曾报导说,西方一教授或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人的正常寿限在160年。那么为什么现实的人并没有活到那个寿限呢?因为按《黄帝内经》上的理论,就是现在的(包括成书同时代的人)人都不注意养生,醉以入房,纵情行乐,饮食不节,贪欲难消,故尔都不过百;还说过去的人(指成书前的某阶段的人)都很注意而且很会养生,十分注意把人生与天地运行规律相联系,因而都长寿,都能活到应尽的天年寿限,也就是说能活到160多岁。

四、人生本有的两幅图景

京房为人们展示的两个八卦卦变体系,实际上展示了两幅人生图景:一个是八宫卦初变的小循环,除经卦外,只有七变,它揭示的是现实人生生命现象,代表的时间长度是八十年左右,也就是说,现实的人只要注意养生,善于调适精神和身体,也可能超过八十而愈百岁。现实社会中寿过百岁的人不少,但超过110的则十分罕见;另一个是八卦卦变的大循环,除经卦外,有十七变,它揭示的是过去曾经有过的(《黄帝内经》所指的上古之人似可能存在,我们不能一概说没有,这也是个难以揭示的谜)人生生命现象,也可能这是理想中的人生生命现象,代表的时间长度是160年至180年左右。刚好是上面小循环人生的两倍。按这套理论,人只要注重生活起居、饮食调节、莫贪图情欲和妄想八卦震卦详解,善与天地运行规律相协调,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寿限年龄。[Page]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医学水平高到可以“克隆人”即人造人的地步(本来人的出生是天地的造化的结果),什么医药皆可制造,应当可以根治现实社会各种病症,但事实远非如此,人类社会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疾病也同时发展了,并且出现了如SARS这样的变异病毒,让人类防不胜防,吃尽苦头。这说明,并不是医学的发展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这么简单的问题。医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救助一些病人,却不能改变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本身,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找到有效解决延长人类寿命这个难题的钥匙。所以要真正进入京房八卦昭示的人生寿限的大循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结语(不会有的结论)

不是随意的妄说,易论本身就揭示世界固有的规律,人类认识有限只能是识见问题,并不能否认客观规律的存在。这只是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平常在各种书籍、报纸、杂志上,根本没有见过类似的说法,想来也觉十分悲哀。如果易学研究不开拓思路,另辟新的道路,则要提高其地位诚为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