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400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但是,这个规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这不是指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我们国家再加上成年人,平均就不到一本了。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也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

张光斗说:“如果一本书10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40本书,一年就是400万字。”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

柳斌主任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并非名著就必读,因为未必适合孩子

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我们家长现在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现在出版界也有好多误区,所以要慎重选择图书。一个误区就是,好的名著被改编成学生读的连环画,或者有一套书,把四大名著,把《红楼梦》,改编成小学生读的连环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叫小学生读《红楼梦》,他能学到什么呢?你是害了《红楼梦》。为什么?就是他再也不读这个玩意儿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不好的,结果到了成年,他也不读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选了十位学生,问他们,“你喜不喜欢《红楼梦》?你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

十位学生,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

还有三位学生不喜欢《红楼梦》,我调查一下,全是在小学和初一读的《红楼梦》,从此他就不喜欢这玩意儿了,你再让他读就很困难,就伤了他的胃口。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

其次,有些名著是有特定内涵的,并不适合孩子读。

我想引用费孝通一句话,他说:“我小的时候,还没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很少有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书,我只能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找书看,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说你一刀我一枪的,很精彩。”

但我始终不建议孩子们读《水浒传》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这个书没有一定的见解能力会出问题。因为它里边好多容易迷惑孩子的,假的,那种义气,那种杀杀砍砍,很容易养成孩子模仿的习惯。

再一个,好多名著是挺好,但不是孩子的名著。有些人,心非常好,觉得孩子们读名著,这么厚读不了,所以就把它缩写了。这一缩写可坏了,情节一删减,这人物也不丰满,从此孩子就不喜欢了。

书店里有好多这种的书籍,特别危险,一定不要读这种缩写的书。缩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有极其个别的作家,那些驾驭能力非常强的作家,他不仅写小说,而且写得非常好的作家,才能够缩写出来。所以这些缩写的书,我们不建议去读。

还有,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是一个著名科学家谈地球资源,但是随便拿出其中一段话来,你就读不懂,连我们都读不懂。

比如里面谈到矿石的时候,说“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坏了么?这不越搞越糊涂么?

所以,要谨慎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和图书。

呵护孩子的成就感,强化阅读的仪式感

我们搞教材的时候,有一个情况,就是我们特别希望快出成绩。我们改了半年,怎么成绩没有提高?甚至还要下降……但因为它是一个长线的改革,这个改革,在第一个学期甚至要以牺牲基础知识的成绩为代价。

但是不要紧,只要你坚持两个学期以上,孩子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地提高。所以,我们在改革初期,一定告诉所有参加改革和旁观改革的人,改革是有风险的,改革的期望值不要高了。

有一年春天,我外甥到老家潍坊,他那时刚刚一岁半,还没有学会叫姥姥,结果一到潍坊,就遇到一大批他要叫姥姥的人。这批人特别渴望这个一岁多的孩子能够喊一声姥姥。结果到一个地方,每天就一批人围着他,教他说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把孩子教傻了。

我一听这事儿着急了,说,你们赶快回来,再过一个月,这个孩子就傻了。他天天没有成就感,天天在挫败感中,他还是学不会。再有两个月,你不教他就会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我们一定要慢慢去滋养。

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他有一个鼓舞。比如说,和课外互补一下,我们先读个什么,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读了和不读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体会到成就感。

当然,开一些家庭的读书报告会、班级的读书报告会,或是小伙伴之间的读书报告会,等等,这都会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在中国台湾、在新加坡,你经常会在教室里、走廊上、一些活动空间,看到阅读数——在这个学期,要读的20本书,每本书是一个“苹果”,读过的“苹果”是红色,没读过的“苹果”是绿色或者是白色,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互相分享。

或者给孩子出一些书,出一些孩子的专集、书函,放到图书馆,作为孩子们的阅读资源,这些都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现在好多学校做得也非常好。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一个哲学家在回答阅读相关的提问时所说的话。

有人问他:“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

又有人问他:“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

再有人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我也想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在回答类似问题时的类似回答。

有人问他:“如果事业失败了,该干什么?”他说:“你阅读吧。”

又有人问他:“如果失业了,该干什么?”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

又有人请教他说:“如果我失恋了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我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推荐了各类图书。

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_课外书推荐书目_制定课外读物推荐方案及目录

制定课外读物推荐方案及目录_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_课外书推荐书目

制定课外读物推荐方案及目录_课外书推荐书目_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

来源 | 腾讯文化

作者 | 李希贵(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 徐启建:“天地人和”,中国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

● 中小学校长重回讲台,呼吁学校“去行政化”

● 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6个字:爱、激情、执行力

● 我,“潜入”北京十一学校教育部推荐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目录,被李希贵的改革震撼了 | 深度

● 窦桂梅:学校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管理

● 形式主义“入侵”校园,严重干扰办学!如何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