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族群人人怀着崇敬、眷恋之心看待自家的宗祠,在人们的心目中,宗祠是块风水宝地,祖灵敬奉其中;族人财、丁、贵旺不旺「供奉宗祠」(二)——宗祠规模 见证宗族历史和曾经的辉煌,终究与宗祠的风水和祖灵有关。

祠堂建造

宗祠的选址很讲究,新建祠堂的位置一般请“名师” 选定。老祠堂通常是选址在祖先最先落籍、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扩建而成;一些家族建造住宅时,往往先挑选风水宝地修建祠堂。因此,现在一些著名的旧民居参观时,人们经常看到村落的中央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祠堂。

祠堂依山傍水,祠堂的门口是一块宽阔平整的地堂(注:地堂,也称禾地,是硬底化的晒谷场。),平常作为晒谷场使用,收割庄稼后的村民可以在晒谷场上晒谷子、麦子;严格说是一个大广场,举行重大活动时可以容纳几百人;再前是风水池。进入祠堂大门,左侧墙上是芳名录,把建造祠堂出钱出力的族人名字刻在上面,这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激励后人继续努力,为宗族做出更大贡献。进入正厅前是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左右两侧是若干空房,正厅正中摆放着列祖列宗的神位。大宗族,特别是同姓跨区域的祠堂规模较大,选址也更加讲究。以一个乡镇的同姓宗祠为例,它建在一面山坡上,分几层建造,最后一层是祖宗的神位,上面刻着“第××世祖”等字。族人瞻仰祖先,从山门开始,拾级而上,走到顶端需十几分钟。通道两侧修建了1米多高的墙,上面记录了祖宗如何历尽千辛万苦,从中原辗转到当地安家的过程及繁衍子孙后代的架构图(一般到前几代,后来的族人因人数太多,无法在图中反映出来,仅通过族谱来记载)。当地名人也在墙壁上题诗或字,缅怀祖先,告诫后人,最后见到祖宗的神位,前面设有供品台,上面摆着香炉和各种祭品。

建造祠堂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族人的自愿捐款。族中的长者为了筹集更多的经费,不远万里,到海外向旅居海外的同族华侨募捐建祠。在广府地区,拥有海外关系的宗族可以募集到更多经费,他们的祠堂规模较大,梁柱上雕龙画凤,还有做工精美的花窗,每一幅图案都有特别的含义,或用图画描述祖先创业的辉煌历程,或祈盼宗亲金榜题名、加官晋爵、发家致富、横财就手,或祈求社区平安、风调雨顺,对后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广府大宗祠的代表——陈家祠

◆广州陈家祠

祠堂风水宝地_祠堂风水怎么看_祠堂风水影响多少年

陈家祠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72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其初衷是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分为三轴、三进,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连接起来,共有9座厅堂和6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如今的宗祠,除了在重大宗族活动时为族人聚会提供场所外,更多地发挥着族人公共活动场所的作用,供老人们休闲、交流,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的拜祭

祠堂作为奉祀祖先的场所,广府族人视若为最重要的保护神加以信奉,既有联宗祭祖,也有各家各户因事(时)拜祭,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节庆,前来祭拜的族人络绎不绝;每逢除夕、清明、冬至还举行大型聚会,族人济济一堂,共同祭拜祖先,为来年的工作和生活祈福。

祠堂祭祀通常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联宗祭祖。在宗法社会占主导地位旧社会,每逢传统节庆必联宗祭;但进入现代社会后以清明、冬至两大民间传统节日联宗祭祖的居多。大型祭祖活动按顺序分批次拜祭。主持仪式的人是族人共同推选出来的族长,他必须熟悉拜祭仪式的程序,能流利诵读祷词,组织能力得到族人的公认。在主持人的安排下,第一批行礼拜祭的是族中最大的长老和有社会地位的官员;第二批是有钱、有威信、能够解决村中大事的乡绅;第三批是普通村民(按辈分高低、年龄大小、长幼次序轮流拜祭)。

二是从春节到冬至分散式拜祭。大年初二开年,是为人拜人,人们早早起来,杀鸡拜祖宗;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俗称“伯公诞”,祭了祖又祭神,祭了神又祭祖;正月十五闹元宵后(十六日)落灯祭祖;清明节祭祖拜山、挂柳;端午节初一祭祖;重阳节登高放纸鸢后祭祖;“岁冬至、举宗行礼,主旨鬯(注: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者必推宗子,或支子祭告,则其祝文必云,裔孙某,谨因宗子某,敢昭告于某某祖考,不敢专也。”(注:屈大均:《广东新语·宫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春节(除夕)辞旧迎新感恩追始必祭祖。

三是每遇红白喜事拜祭。男女婚娶,孩子出生三朝、满月、周岁“挂灯”,寿星过生日,乔迁之喜必禀报先祖,祈盼祖先保佑平安吉祥。族中老人寿终和有人不幸去世,每逢“做七”(注:做七,民间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每隔七天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从头七到七七,前后共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也要“通报”祖先神灵。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